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高职称教师 > 正文
吴立新

undefined 基本信息


姓名:吴立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11月
民族:汉
职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电话:010-62331012;010-62331339-8005
电子邮件:wlx@cumtb.edu.cn; awulixin@263.net


undefined个人简历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988年毕业于中国矿大矿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矿大(北京)测量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1994年在职攻读本校测量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讲师;199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2004年遴选为教育部第六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学科)。
  历任中国矿大(北京)测绘教研室副主任、实验室主任、测绘系副主任、校矿业信息处理中心常务副主任、科研处副处长、3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所长,及东北大学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所长等职。1996年以来、多次赴香港(1996、2002、2003、2004)、泰国(2001)、加拿大(2001)、西班牙(2003)、韩国(2005)、英国(2005)、意大利(2006)、美国(2006)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
  主要从事数字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三维GIS与地学建模、遥感-岩石力学及遥感应用、矿山开采沉陷及控制、矿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出版学术专(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80余篇次, 国内外学术引用500余次)。
  现兼任国际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GEO)用户接口工作委员会(UIC)委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地学与遥感学会(GARS)遥感用户应用委员会(UARS)合作主席(2005-2007),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科技导报》、《矿山测量》、《地理信息世界》、《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


undefined研究方向


1)数字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 

2)三维GIS与地学建模 

3)遥感-岩石力学及遥感应用

4)矿山开采沉陷及控制

5)矿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undefined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课题:“基于3S集成应用的数字矿山理论与关键技术”(No. 50525414, 2006~2009)
2.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面上项目:“真三维地学建模实体无缝表达与拓扑描述研究” (No.40571137, 2006~2008)
3. 国家863高技术课题:“地上下无缝集成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关键技术”(2007~2009)
4. 东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项课题:“3S与数字矿山研究中心”(2005~2007)
5. 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支持专项:“21世纪数字矿山的关键理论与技术——3S应用与集成”(2002~2006)
6.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基础研究”(No.4041005, 2004~2006)
7.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煤矿区开采沉陷D-InSAR监测与数据处理研究”(2004~2006)
8. 横向课题:“基于D-INSAR 的开滦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环境演变分析(以范各庄矿为例)”(2003~2007)


undefined主要论文及著作


代表性著作:
1. 吴立新, 王金庄, 邢安仕等.《建(构)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2. 吴立新, 王金庄, 郭增长. 《煤柱设计与监测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吴立新, 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科学出版社,2003
4. 刘善军, 吴立新. 《岩石受力灾变的红外辐射》,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5. 吴立新,刘善军,吴育华. 《遥感-岩石力学引论:岩石受力灾变的红外遥感》,科学出版社,2006
6. 史文中, 吴立新, 李清泉等.《三维空间信息系统模型与算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代表性论文:
1)Wu LX, Qian MG, Wang JZ. The influence of a thick hard rock stratum on underground mining subs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34 (2): 341-344 FEB 1997
2)Wu LX, Cui CY, Geng NG, et al.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RSRM) and associated experiment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37 (6): 879-888 SEP 2000
3)Wu LX,Liu SJ,Wu YH,Wu HP. Changes in infrared radiation with rock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39 (6): 825-831 SEP 2002
4)Wu LX, Wu YH, Liu SJ, et al. Infrared radiation of rock impacted at low velocity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41 (2): 321-327 FEB 2004
5)Wu LX. Topological relations embodied in a generalized tri-prism (GTP) model for a 3D geoscience modeling system . COMPUTERS & GEOSCIENCES 30 (4): 405-418 MAY 2004
6)Wu LX, Liu SJ, Wu YH, et al. Precursors for rock fracturing and failure - Part I: IRR image abnormal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43 (3): 473-482 APR 2006
7)Wu LX, Liu SJ, Wu YH, et al. Precursors for rock fracturing and failure - Part II: IRR T-curve abnormalitie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43 (3): 483-493 APR 2006
8)吴立新, 殷作如, 邓智毅, 齐安文,杨可明. 论21世纪的矿山——数字矿山. 煤炭学报, 2000, 25(4): 337-342
9)吴立新, 殷作如, 钟亚平. 再论数字矿山:特征, 框架与关键技术. 煤炭学报, 2003, 28(1):1-7
10)吴立新,史文中. 论三维地学空间建模.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1): 1-4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