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奖励类别等级
获奖教师
时间
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彭苏萍
2011
华北型煤田隐伏含水陷落柱预探评价与快速治理理论及关键技术
武强
千万吨级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
胡振琪
2012
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
孟召平、毕银丽、杜文凤
2014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
毕银丽
2015
大倾角煤层地震成像、煤厚预测及陷落柱探测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彭苏萍、杜文凤、何登科、邹冠贵
西北侏罗纪煤炭资源形成条件及资源评价
邵龙义、曹代勇、鲁静
煤层顶板突水灾害预测评价方法与工程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武强、董东林、崔芳鹏、刘守强、孙文洁
干旱半干旱区煤矸石丛枝菌根生态重建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毕银丽、王泽惠
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理论与应用
邵龙义、鲁静、马施民
浅埋深矿井复杂地质构造综合物探技术
彭苏萍、杜文凤、王占刚、崔凡、朱国维
青海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综合研究与资源评价
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曹代勇
地矿三维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数字矿山应用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吴立新、杨可明
煤矸石山自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
胡振琪、赵艳玲、肖武
2013
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技术
彭苏萍、胡振琪、毕银丽、杜文凤、孟召平、朱国维
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含煤盆地多种能源资源聚集规律与潜力评价
煤中矿物质富集机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代世峰、任德贻、唐跃刚、赵蕾、王西勃
急倾斜煤层深部开采沉陷规律与采区间协调开采技术研究
戴华阳、阎跃观、崔希民、李培现
兖州矿区奥灰高承压水上下组煤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武强、刘守强
新疆地区煤炭与煤层气资源聚集规律及勘查评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邵龙义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关键技术方法与工程应用
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武强、刘守强、董东林、崔芳鹏、孙文洁
复杂陆相含煤盆地煤与多能源资源聚集规律及协同勘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煤中伴生矿产形成机理、富集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刘钦甫、程宏飞
晋城矿区煤层气(瓦斯)资源及灾害隐患地震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安全生产科技奖一等奖
彭苏萍、邹冠贵、杜文凤、师素珍、何登科
移动式激光扫描系统研究与应用系统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陈宜金
煤矿地下水库关键技术及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孟召平、杜文凤
国家生态补偿方法与政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全球地表碳水通量和大气CO2浓度遥感时空模拟
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蒋金豹
采煤区损毁土地复垦与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胡振琪、赵艳玲、肖武、
煤矿区地表环境损伤多尺度立体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6
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
王延斌
酸性自燃煤矸石原位治理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胡振琪、赵艳玲
深部煤炭资源预测勘查模式及应用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邵龙义、鲁静、马施民、黄曼
重庆观音峡背斜中段聚煤规律及深部找煤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代世峰、曹代勇
煤矿损陷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及其应用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南方贫煤省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与潜力评价
煤系高岭岩特性、纳米化制备理论及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大气颗粒物单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
中国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曹代勇、魏迎春
资源枯竭井工煤矿区土地损伤诊断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胡振琪、李晶、肖武
基于BN+GIS新技术的突水态势研究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董东林、武强、孙文洁
姚桥煤矿西翼采区水害防治技术
管线探测雷达成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彭苏萍、崔凡、郑晶
华北型煤田深部复杂含水体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新技术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程久龙
丛枝菌根在西部煤矿区土地复垦理论及应用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北方煤中伴生矿产富集规律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刘钦甫
大同煤田石炭系煤层底板突水研究
典型强冲击矿井综放采场沿空巷道防冲装备与技术
急倾斜特厚-中厚-薄煤层开采岩层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戴华阳、阎跃观、李培现
河南省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邵龙义、鲁静、黄曼
多用户地形图快速更新及空间交互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